辭典-選取文字後即查!)
回本期目錄
回檢索系統

明倫月刊第421期
臺中蓮社六十周年紀念專刊(簡金武)
●簡金武

  
  雪公恩師曾揭示:一個讀書人的志業,應當存放在「安民於惡濁之世」上,使人們在豐衣足食之外,至少要履禮遵道,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。凡能行這般志業的人,其內在的精神是豐實飽滿的,而表現出來的生命力,自然也是充沛旺盛的!而在與人相處上,必定是講信修睦,謙謙君子,堪為天下人之典範!至於如何成就這樣的典型?怎樣才能安民於濁世?那就有賴於時節因緣的促成。
  六十多年前,在雪公教席薰陶下,一群修習淨業的正信居士們,志同道合,凝聚成一股力量,希望有一處道場,可以修講並進,即此共識因緣,臺中蓮社就在大眾的心力下,於六十年前成立了。從此於臺中綠川南湄,在雪公恩師慈悲引導之下,上追廬山遠公結社念佛之道風,近承靈巖印祖內佛外儒之慈諭,於六十年來,講學共修,恆無虛時。
  講學的內容,以儒佛為主──初設國文科,以通達文義,搜求自己的家珍;講》論語《,以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;研歷史,讓人從性理上根本改善。久而久之,出入蓮社的學子,受了春風化雨,無不進退有序,彬彬有禮,深知敬業樂群,並發願為社會分擔公益慈善的工作,以實行學所知,這是儒學化育之功。進一步,在出世間法上,佛典的講習,有適於各類根器者,其中莫不融合性相,而後導歸於極樂。乃至戒場之啟建,念佛之共修,都是將行應於解,使這片道場發揮了極致的功能。
  有了蓮社道場的善緣,內而佛,外而儒,敦倫盡分,到發明心性,令自己可以勤於修學,引逗善因。又可以弘法利生,讓人們知道,如何運用常倫之道,平穩地施行於惡濁時代之中。乃至到了未來,還有個「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」的歸趣處。
  細細追撫蓮社六十年,不管雪公恩師往生前、往生後,有一種風格是不容更改的,那就是「白衣學佛,不離世法,必須敦倫盡分。處事不忘菩提,要在行解相應。」以及「大道戒定慧,資糧信願行,二六時中,深心體證,發弘誓,廣度眾生。」以上二則,凡我雪公弟子,都必須盡形壽,奉為圭臬的。雪公恩師是我們的法身父母,我們是雪公恩師的親炙弟子,我們今生有幸忝列門牆,往後惟有兢兢業業,夙興夜寐,以求於「毋忝爾所生」。
  歲次民國第二庚寅年,適逢我臺中佛教蓮社六十周年社慶,同仁建議,出版專刊,以資紀念,藉以緬懷前輩創業之艱辛,以及弘護正法之功德,更望再上一層樓,努力修學,傳燈續法,故不揣鄙陋,隨喜為序。謹願雪公恩師的教化,流傳久遠!蓮社的慧命,萬壽無疆!諸位蓮友大德,道業精進,光壽無量!

  ★欲索取本書,請附回郵五十五元,寄至本社。